南京雨花茶,因产于南京中华门外的雨花台而得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绿茶炒青中的珍品,以其外形奇特秀丽、内质优良、工艺严格而闻名中外
雨花茶是南京特产,因产于南京中华门外的雨花台而得名。茶叶外形圆绿,如松针,带白毫,紧直。冲泡后茶色碧绿、清澈,香气清幽,品饮一杯,沁人肺腑,齿颊留芳 ,滋味醇厚,回味甘甜。
雨花茶1959年被评选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是江苏省在建国后研制出的名茶种类。原产地南京市中山陵,即紫金山。1958年江苏省为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而成立专门委员会开始研制新品种绿茶,由副省长韦勇义担任主管领导,由中山陵茶厂牵头,延请各地制茶专家,历时近一年研制成功。
雨花茶干茶外形如松针,寓意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革命精神永不磨灭。并由时任南京市长的彭冲定名为雨花茶,表示对雨花台牺牲的革命先烈之纪念。59年研制成功当年雨花茶获得全国十大名茶称号。研制至今已有五十年历史,并在雨花台等地开枝散叶,形成雨花茶产业。现今拥有雨花茶原产地生产准用的企业已有三十余家,年产量五百吨左右。
南京雨花茶是绿茶炒青中的珍品,也是中国三针之一,是优质细嫩针状春茶,产于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园林风景区,当茶芽萌生至一芽三叶时,于清明前约十天开采直至清明,只选一芽一叶芽叶,采下长度为2--3厘来的茶芽,杀青,揉捻,整形干燥,涂乌柏油手炒,每锅只可炒250克茶。
雨花茶在原料选择和工艺操作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在谷雨前,采2.5至3公分长一芽一叶的嫩叶,经过杀青、揉捻、整形、烘炒四道工序,全工序皆用手工完成。
在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不采虫伤芽叶、紫芽叶、红芽叶、空心芽叶。采后鲜叶避免日晒,及时加工,按炒青绿茶制法,经轻度萎凋,高温杀青,适度揉捻,整形干燥等工序,再经圆筛、抖筛、飘筛,分成特级和1~4级四个等级。雨花成品茶形似松针,紧直圆绿,锋苗挺秀,色泽翠绿,白毫显露,以热水冲泡,叶底均嫩,滋味鲜凉,气香色清,有除烦去腻,清神益气之功效。1982年在商业部召开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被评为全国30种名茶之一。1983年获江苏省优质产品奖。1985年由农牧渔业部在南京召开的全国优质名茶评选会上,再次被评为11种优质名茶之一。1986年、1990年在全国名茶评选会上,又接连两届被评为全国名茶。
雨花茶共分为特级一等雨花茶、特级二等雨花茶、一级雨花茶、二级雨花茶四个等级。
雨花茶采摘的鲜叶应大小匀称、整齐。不带单片叶、对夹叶、鱼叶、虫伤叶、紫叶、红芽、空心芽等。
雨花茶应具有正常商品的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无异味、无劣变。产品应洁净,不得混有非茶类夹杂物。不着色,不 得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从中山陵茶厂第一锅雨花茶诞生至今,雨花茶已经走过了44个年头,雨花茶的生产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60年代完全手工生产制作,产量一直徘徊在600公斤左右,生产厂家仅有中山陵茶厂、雨花台茶场、江宁茶叶试验场以及青龙山茶场等少数茶场,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了扩大名品产量、提高规模效益、降低劳动强度,自80年代初开始尝试使用机械生产雨花茶,1986年,雨花茶全程机制技术的研制获得成功,使得雨花茶生产得以空前发展,茶园面积由60年代的几千亩增加到目前(2008年初统计数据)的10万亩(实际开采面积7.5万亩),雨花茶年产量1430吨,雨花茶产值2.8亿元,雨花茶生产企业近300家,雨花茶机械生产线230多台(套),机制雨花茶占到雨花茶总产量的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