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型号:QC20、QC25、QC30、QC35Ⅱ
BOSE是主动降噪耳机的开山鼻祖,世界上第一个主动降噪耳机正是由它的创办人Amar Bose所发明的,在主动降噪领域,BOSE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垄断地位。不少人正是通过BOSE接触到主动降噪这个概念,可以说BOSE就是主动降噪耳机的代名词。
在商务端,BOSE是不少大型航空公司头等舱、商务舱的标配降噪耳机。在大众消费市场,SONY的降噪耳机还没异军突起的年代,顶级的主动降噪耳机只有BOSE一家可选。
与索尼、森海塞尔、AKG这些传统耳机厂商不同,BOSE是唯一一个把降噪耳机作为自家旗舰的品牌,而且推出的型号个个都是精品,为人熟知的QC35Ⅱ、QC30常年占据各大测评机构主动降噪耳机榜单前五,其中QC35Ⅱ在美国《消费者报告》中排名第一,在音质、降噪效果上都获得一致好评。
在SONY步步紧逼的形势下,BOSE在产品上的更新迭代显得有点缓慢,目前在售的型号有QC20、QC25、QC30、QC35Ⅱ,QC35Ⅱ是QC35一代的升级版,前三款推出时间较早。虽然他们在型号命名上的首字母缩写都为QC,人们也惯常只叫它们的缩写,但其实两者差别不少,QC20、QC30为入耳式耳机,当中的QC是QuietControl,突出的是快捷控制,而QC25、QC35Ⅱ则为头戴式,当中的QC代表QuietComfort,主打佩戴舒适度。
头戴式的QC25与QC35Ⅱ最大差别在于QC35Ⅱ支持无线蓝牙连接,QC25为传统的有线连接,而且QC25支持更换电池,外观、按键布局差别不大,降噪效果、佩戴舒适度上也都差距甚小,由于没有蓝牙传输的损耗,有线连接的QC25在音质上略好于QC35Ⅱ,但也只是普通千元级别的非降噪耳机水平。
尽管两者差距不大,但无线降噪耳机自由度更高,适用场景更多,已成为如今的大潮流,QC35肯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它非常适合用于长途飞机、火车和高铁上,出色的降噪效果能极大地屏蔽飞机的发动机噪音、铁轨的摩擦声。也适合日常的上下班通勤,很好地压制公交、地铁的风噪、路噪,在抑制嘈杂人声的同时,它还可以智能识别出报站、鸣笛等警报声,不至于坐过站和发生危险,售价为2900元。
至于QC20与QC30,差别莫过于QC30是颈挂式设计,而QC20为传统有线设计,两者价格分别为2000元和2500元。在降噪效果上,两者也没有太大区别,QC20稍好一点点,都处于行业的中上水平。音质方面,两者与QC35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如果从两者中选择,QC30更值得推荐,它摆脱了线材的束缚,用户也不需要再忍受硕大的降噪模块组件,搭配独特的鲨鱼鳍硅胶耳塞,佩戴后的牢固程度和舒适度都是有口皆碑的,非常适合日常通勤和运动时使用。
与同为颈挂式的索尼WI-1000X相比,QC30在降噪效果上更胜一筹,开启降噪后的底噪也更小,但音质稍差,三频都落败,其中以中频人声部分差距最大。其实两者都足够地出色,只是取向上有所不同,注重降噪和舒适度的用户可选择QC30,而注重音质的用户选择WI-1000X更为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