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没尝过汪姐手艺的,可能很难以顶级老饕自居。”《舌尖上的中国》如此评价汪姐做的菜。蔡澜每次落地上海,一般先去机场附近的阿山饭店吃顿饭,在他心目中,老吉士和阿山饭店位于上海本帮菜前二。后来沈宏非带他尝了汪姐的私房菜,他眉开眼笑,直夸汪姐的猪油用得好。
被媒体播出后,汪姐的名声不再局限于老饕圈子,越来越多人对她的菜心生向往。但是美食网站、团购网站都没有它的信息,全靠熟人推荐去吃。即便如此人气,依然火爆,能订到的基本是几个月之后的位置,刘德华曾打过几次电话,都以失败告终。食客们自觉保持着口耳相传的默契,汪姐的私房菜就这样一直神秘地隐匿于城市的某个角落。
上海地处商埠要地,汇聚各地人口,食物海纳百川,渐渐有了“本帮菜”和“海派菜”之区分。汪姐烧的菜油浓、酱赤,还加大量白糖,下料狠,又能把握得当,用上海俗话说就是烧出了本帮菜的“杀根”感。
汪姐是地道上海人,厨艺多受父母影响,加上小时候住在上海石库门里,邻居们共用一个灶台,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做菜各有各的方法,她耳濡目染,不断摸索,有了自己的做菜心得。对食材的处理方法,以及不太被人注意的细节,她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本帮菜一是浓油,二是赤酱,这两样汪姐都有独到经验。她熬猪油只选厚厚的猪肚板油,用清水浸满,加少量葱段,烧开后,任猪油自然浸出,而非直接干煸出油,这样的油更香更健康,吊出来的鲜味是老上海本帮菜的正宗口味,做得好的餐厅已不多。至于赤酱,上海人通常用酱油上色,收汁后颜色饱满,质地浓稠,汪姐做熏鱼、带鱼、圈子(上海人把大肠叫做圈子)等菜运用得当,糖下得晚,既锁住甜味,肉质也不会因此变柴。而上海人最爱吃的家常菜红烧肉,汪姐另辟蹊径,用红米代替酱油上色,肉质软糯,吸入米香,肥而不腻,独具风味。这道红米酱汁肉是汪姐的得意之作,据说影星梅婷为了这道菜经常专门来汪姐家吃饭。汪姐这样独到的做菜方法比比皆是,醉蟹、八宝饭、拌双笋、银丝芥菜、红焖虾、煎鲳鱼、干煎带鱼等等,都是拿手好菜。当然,她未经专业训练,全凭自己摸索,家庭厨房做菜亦有限制,菜品不一定比高级酒店好,有些食客慕名而来,吃完觉得不如期望,也属正常。
汪姐会做很多的家常菜,都是上海人小时候吃过的味道,比如糟卤鱼头汤、烂糊肉丝、面拖蟹等等,这些菜做起来不算难,但卖不出好价钱,酒楼里已经绝迹。所以老上海人爱来她家吃饭,大多抱有怀旧的心情。
从买菜就能看出汪姐对做菜的热爱和执着。她每天坚持自己采购,挑选却很苛刻,和菜场的摊贩们混熟后,总能让他们把压箱底的好货拿出来。因为食材不固定,客人订位后,由汪姐按预算配菜,若客人有实在想吃的菜,她也尽量满足,为找到符合要求的食材,经常要花大半天跑几个菜场。客人来吃,对食材品质尽管放心。
汪姐名气大了之后,也引来非议。网络很多帖子传言汪姐欺骗客人,菜不是她做的,其实汪姐自家厨房是透明玻璃,客人吃饭时可以清晰看到她在后厨忙碌;而网络截图里的做菜人,实为汪姐请来做切配的帮厨。
在网上,有些食客留言在知名酒楼吃过汪姐做的菜,那是因为汪姐火了之后,名都城、江苏路和陆家嘴等几个店前后请她掌过勺,餐标迅速从2000元涨到6000元一桌,但最终没能留住汪姐。或许价钱被抬得太高,汪姐对高端食材处理经验不足,人们觉得性价比太低,也很难留住回头客。她现在依然坚持做菜,神秘的面纱却从未揭开,你要是能订上位子,就抓住机会痛快吃一回吧。
首段提及的阿山饭店原是比较出色的平民私房菜馆,几十年一直是他本人掌勺。可惜阿山师傅2017年底已经去世,现在接管餐厅的似乎是其家人,出品质量日渐下滑,价格水涨船高,加上位置偏远,本榜不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