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煎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点心,深受上海人的喜爱。因为本地人喜欢把“包子”叫作“馒头”,所以在上海,生煎包多被叫作“生煎馒头”。生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一百多年前,那时,上海滩的茶馆在供应茶水之余,都会在门前摆上灶头兼营生煎。最为出名的就是上海著名实业家黄楚九开设的“萝春阁茶楼”。而大壶春是上海滩第一批专营生煎的店铺,它始创于1932年,创立之初名字实为“大壸(Kun)春”,义为皇宫里的幽径或是女性闺阁,但代代相传就被错误的叫成了大壶春。早些年,它和萝春阁被当成是上海滩生煎中“肉心帮”和“汤心帮”的各自代表,如今,萝春阁已退出历史舞台,而大壶春则在1997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首届中华名小吃”。
大壶春的生煎做法颇为老派,在如今的上海生煎界算是特立独行。它采用全发酵方式,在将水、面粉、酵母和成面团之后,静置醒发一段时间再擀成面皮。有时,大壶春的师傅也会在面团中加入少许老面以增加风味。面皮包馅后需要再次醒发,然后才能入锅煎制。肉馅则采用了爱森的前腿肉,食材新鲜,每天早晨六七点钟送至店中。选用前腿肉的原因是前腿肉口感松软,后腿肉则紧致一些。大多数食客会认为大壶春肉馅中并未加入皮冻,实则不然,肉馅中加入了少量皮冻,再加入三种酱油调和,秘方掌握在老师傅手中。与大多数生煎店家不同,大壶春在生煎煎制之前就会撒上芝麻、葱花,据说这是为了使生煎更好的吸收芝麻和葱花的风味。大壶春生煎的个头大小均衡,四个生煎要用100克面团和100克肉馅,上下差距在5克之内。
大壶春生煎的煎制过程也十分讲究。它采用市面上非常少见的熟铁锅,配上楠木锅盖。据师傅说,熟铁锅煎出来的生煎底板更脆,楠木则可以吸收蒸发的水汽,使水汽不再回流至生煎表面。一锅生煎80个,加入一斤半的大豆油,师傅反复旋转铁锅,使当中生煎能被油煎的均匀。煎制过程中还需加入水,而何时加水,师傅则完全靠经验判断。
大壶春的生煎样式很多,有鲜肉生煎、虾肉生煎、蛤蜊生煎、鹅肝生煎等等。鲜肉生煎褶子朝上,面皮因经过两次发酵而蓬松绵软,颇有一些北方包子的样子。肉馅中带着一丝卤汁,口感偏嫩,味道鲜中带甜,因加入酱油而有浓浓的酱色。生煎底部被油煎的金黄,吃入口中脆而不焦。蛤蜊生煎的味道在传统食客看来会有些难以接受,肉馅颜色较鲜肉生煎更深,同样是鲜中带甜,但在鲜度和甜度上更甚一筹。
四川中路上的大壶春是其上海总店,它登上了必比登上海餐厅推荐榜,一天能卖出七八十锅生煎。该店内部装修呈现出浓浓的中式风格,梁上挂有灯笼,下方八仙桌配上圆凳。云南路的大壶春装修风格与前者并无差异,不过历史要更悠久一些,生意也更火爆,平均每天能卖出130锅生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