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脸时代|从“明星脸”到“网红脸”,年轻人的审美提高了吗?

更新时间:2024-12-03 15:40 人气:1457 作者:User65633 纠错/删除

  “看脸文化”作为网络热词,代表了当下年轻人的集体审美趣味,催生了一股文化的审美潮流

  “看脸文化”把人的脸拉离个性,部分覆盖整体

  是时候摆脱对脸的盲目崇拜,追求个性美了!

看脸时代|从“明星脸”到“网红脸”,年轻人的审美提高了吗?

  【以貌取人】

  人们对“面子文化”的关注由来已久。欣赏一个人的外貌不仅涉及世俗的审美标准

  也反映了中国人几千年审美实践背后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

  在中国古代,外表往往与人物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后期的生活走向是由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来推断的

  如果说人的身体属于自然,那脸就代表了人类社会的一面

  被媒体反复宣传的“明星脸”往往被视为“时代的颜值”,因为他们迎合了广泛受众的审美诉求

以貌取人

  【明星脸的的诞生】

  自1901年美国环球影业的老板卡尔雷默拍摄知名演员弗洛伦丝劳伦斯以来,明星文化如野火般蔓延开来

  明星不断成熟,助推了“明星脸”的流行

  随着媒介文化的不断成熟,广义的明星脸被视为电视时代的“媒介面孔”

  所有频繁出现在镜头前的面部图像都属于“媒体脸”的范畴

  早在1937年美国杂志创刊时,“面子”就被定义为核心主题,以不争的潮流引领着大众文化的方向

  媒体建构和传播的“明星脸”与普通大众的“无名脸”之间存在着一种隐性的、互动的张力

  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尼克松输掉了辩论,从重病中恢复过来、看起来疲惫不堪的尼克松

  在出道之初似乎就表现出了失败的迹象,相比之下,英俊潇洒的肯尼迪则显得很失败

  事后,尼克松把自己的落败归咎于化妆师的无能

明星脸的的诞生

  【看脸时代,真脸正在逐渐消失】

  曾经只有少数人拥有却被大多数人欣赏的“媒体脸”被泛化为人人都能欣赏的大众脸

  我们不妨称之为“后媒体脸”

  经软件修改、社交媒体发布的人脸,显然不是真脸,不是真脸的复制品,而是一张象征性的脸,或者说是“面具脸”

  那些卡通头饰、表情和魔幻背景,展现了年轻人的泛娱乐需求和强烈的自我展示需求

看脸时代,真脸正在逐渐消失

  【网红脸的诞生】

  15年开始,直播应用已经悄然出现,在群体的推动和推动下,“自拍”正日益成为大众的一种重要生活形式

  在中国90后、90后现代的审美范围中,小鲜肉和可爱文化成为不可回避的两个关键词

  如果说前者具体指的是那些性格温和、表情简单的年轻漂亮的男性面孔

网红脸的诞生

  那么后者则指的是那些源于日本二次文化的“小可爱”形象

  无论是小鲜肉还是可爱文化,都是一种控制着青年群体审美体验的抽象符号暴力

  作为一种审美的接受形式,小鲜肉和可爱文化都源于接受环节而非生产环节

  只是因为资本方敏锐地捕捉到了青年群体的整体审美情绪,才在商业力量的驱使下精心打磨

  从迎合和推广到影响和控制,从积极回应青年群体的目光到规训和改革青年文化的整体气质

小鲜肉

  一场轰轰烈烈但充满游戏性的面部制作运动正在不断推进

  在传统媒体的影视艺术创作中,“死灵”的真正主人始终处于匿名状态

  在缺乏真实媒体互动体验的情况下,影视观众往往误以为自己是在与明星“面对面”交流

  脸不仅仅是一个平静的景观,它更像一面镜子,从中可以反映出主人独特的生活品味和背景

  如今,正在成长的年轻人宁愿沉迷于虚幻的电子幻觉,也不愿正视真实的自己

  对面孔的偏爱反映了审美领域的力量

网红脸

  比如,在性别权利的关照下,小鲜肉的胜利体现了中国女性的地位的不断提升

  对萌文化的热爱体现了青年男女对纯真的向往和对国内部分影视作品严肃传统的颠覆与消解

  这是“年轻人缺乏强大内心的表现,从而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缺乏面对问题的责任感

  缺乏面对挑战的动力,缺乏强大的反抗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正义的自豪感,这是一场社会和民族悲剧”

  今天的青年文化群体,只有敢于逃离刻板的审美,摆脱脸上拜物教般的束缚

  正视时间在脸上刻下的生活印记,才能从容接受时代的洗礼,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重建青年文化秩序。

以上关于【看脸时代|从“明星脸”到“网红脸”,年轻人的审美提高了吗?】的内容只是一个大概,想了解更多整形知识、价格信息,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一对一沟通